子站 蔬菜网 水果网 大田网 花木网 茶叶网 药材网 菌菇网 畜牧网 家禽网 水产网 特养网 种子网 肥料网 农药网 饲料网 兽药网 农机网 温室网 食品网 工艺网

寿光农民发明"抬筐神器"

   日期:2015-03-09     来源:聚农网    作者:jn720.com    浏览:259    评论:0    

  菜农们收获蔬菜装筐后,都要由两个人从大棚里抬到车上,非常费力。3月6日,记者在现场看到,为解决这一问题,寿光农民张景德制造出了“抬筐神器”,菜农只要一摁按钮,就能把一筐蔬菜抬到运输车上,大大提高了效率,节省了人力。该装置外形酷似塔吊,一次能起重1000余斤蔬菜,目前该村已经有20多个大棚在使用。

  抬筐装置像塔吊

  3月6日上午,记者来到寿光市洛城街道寨里村的蔬菜大棚种植区,与其他地方不一样的是,在搬运蔬菜出口的位置,竖立着一个塔吊形状的装置。据菜农任希武介绍,这个装置是该村村民张景德制造的“抬筐神器”。

  “装筐神器”高约4米,铁臂长约3米,铁臂上方还焊接了钢条,连接着地面,能起到支撑作用。在铁臂的末端安装着电动机,电动机上连着挂钩和尼龙绳,用来吊起蔬菜筐子。控制电动机运作的开关距离地面约1.5米高,方便菜农使用。“通过这个开关,我可以控制电动机速度,外层的塑料袋对开关起保护作用,防止下雨的时候进水。”任希武说。

  随后,张景德赶到现场。他告诉记者,这个装置能抬起千余斤重的蔬菜。为了演示该装置的功能,他找来一个装载蔬菜的竹筐,摁动开关后,挂钩缓缓下放,通过尼龙绳把整个竹筐吊起来。然后,张景德自己蹲进竹筐,随着电动机的转动,竹筐缓缓上升。推动竹筐后,竹筐会以支撑铁杆为中心呈半圆形移动。

  任希武表示,在蔬菜集中收获期,每户菜农每天都要采摘3000多斤蔬菜,全靠人力往外抬,他们经常累得胳膊疼。有了这个装置后,菜农省了很多力。

  菜农托他搞发明

  记者采访得知,张景德今年56岁,从小喜欢研究各种设备。1998年,他在村里经营起一家修理店,为村民修电动车、农用机械等。

  记者看到,大棚搬运蔬菜的出口比外侧低约1米,与生产路之间有一个45°的斜坡。“现在菜农年龄大多在四五十岁,体力比不上年轻人,所以两个人在斜坡上抬出一筐几百斤的蔬菜会非常吃力,之后还要将筐抬到车上,更吃不消。”任希武说。

  “之前为了节省人力,我在斜坡上放置了几块水泥板,用绳子往上拖竹筐,但是依然非常吃力。”任希武对记者说,他找到了张景德,希望他能研究一种搬运蔬菜的装置。如果有一种机械装置来代替人力,将会起到很大作用。

  当地已安20余个

  张景德得知这件事情后,到大棚种植区进行了查看。“根据菜农提供的信息和我自己看到的,当时我脑海里便出现了这个装置的大体轮廓,与塔吊差不多。”张景德告诉记者。

  构思了两天后,张景德便动手做了起来。由于他掌握焊接技术,制作出第一个“抬筐神器”时,只用了一周的时间。“这个装置经过试验后,大约能承受500斤左右的重量。”张景德说。

  “当时第一个装置比较简单,一根铁杆和一根横臂焊接在了一起,看上去比较笨重,还有点‘头重脚轻’,支撑力都集中在了铁杆上,并且重心也不太稳定。因此,安装的时候费了很大力气。”张景德告诉记者,虽然第一个抬筐装置可以使用,但是他并不是很满意,所以他又继续研究,希望研究出安装拆卸方便、承受力更大的装置。

  张景德更换了方法,用组装的形式将第二代“抬筐神器”竖在大棚前,并且用钢条分担了支撑力,使整个装置更加坚固,能够承受1000多斤的重量。“起初,菜农对这个装置存在疑虑,担心它不能抬起装满蔬菜的竹筐。”张景德告诉记者,任希武首先安装了这个装置,后来大家看着挺好用,逐渐被菜农们认可。

  最近,不少菜农找到张景德,让他制作一台“抬筐神器”。张景德说,现在已经有20多个大棚安装了这个装置,下一步他还要申请专利。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聚农网  |  会员服务  |  网站建设  |  广告服务  |  排名推广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