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网 水果网 大田网 花木网 茶叶网 药材网 菌菇网 畜牧网 家禽网 水产网 特养网 种子网 肥料网 农药网 饲料网 兽药网 农机网 温室网 食品网 工艺网

山西设施蔬菜发展调查

   日期:2015-02-09     来源:聚农网    作者:jn720.com    浏览:146    评论:0    
  省农业厅蔬菜管理站通过科学调研指出,在继续大力推进设施蔬菜百万棚行动计划、晋中盆地设施农业示范工程实施的同时,重点集成推广高效、节能、安全、轻简、可持续生产等技术模式,提高设施蔬菜生产水平,还要加大推进标准园创建与管理力度。 
 
  2月4日,立春。农历腊月十六,离春节越来越近了。虽已立春,三晋大地却仍是天寒地冻,萧瑟的田野上,还能见到残雪。 
 
  在河曲县文笔镇唐家会村的千亩蔬菜种植基地,却是另一番景象。大棚外寒风呼呼,吹得草帘子哗哗直响。大棚内春意盎然、翠色欲流,韭菜、西红柿、油菜、生菜、青菜等十多种蔬菜长势喜人。 
 
  不仅在河曲,榆次、清徐、柳林、阳城、浮山、夏县等设施蔬菜大县,都纷纷迎来了蔬菜春节黄金季。每天拉菜的车辆络绎不绝,从田间地头直接运往城市的超市、菜场。 
 
  据山西省农业厅蔬菜管理站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山西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94.7万亩,年均增加23.9万亩。全省冬春蔬菜自给率也由“十一五”末的35%提高到55%,冬春淡季蔬菜自给能力大大增强。 
 
  目前,我省常年栽培蔬菜有近40余种,常年均衡供应能力增强,基本上做到了“淡季不淡,旺季不烂”,蔬菜品种日益丰富,蔬菜内部结构也日益优化。 
 
  发展设施蔬菜对丰富市民的“菜篮子”和促进农民增产增收都有非常很重要的意义,被称作菜农们的“钱袋子”。 
 
  在刚刚结束的全省两会上,民建山西省委就专门提出“发展设施蔬菜,助推农民增收”的议案。明确指出,发展设施蔬菜有效地促进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不仅如此,提案还对发展设施蔬菜存在的问题,以及我省设施蔬菜的进一步的发展提出建议。 
 
  发展设施蔬菜 山西最适合 
 
  在太原市场,提起大棚蔬菜,许多人首先会想到山东菜、河南菜、安徽菜甚至河北菜,孰不知,如今市场上的许多大棚菜都是“山西产”。目前,全省冬春蔬菜本地菜自给率已可以达到55%。 
 
  据山西省农业厅蔬菜管理站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地处黄土高原东部,北纬34°34′—40°44′之间,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气候条件非常独特,光热资源充沛,是最适合发展设施蔬菜的区域。 
 
  太原以南地区在冬季完全不加温的情况下,日光温室内即可生产茄果类喜温蔬菜,配之大中小拱棚的发展,可建成我省最大的冬春蔬菜生产和供应基地。北部地区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在不同区域探索和发展适宜的设施栽培模式,目前已初步形成了设施蔬菜的块状结构,为进一步发展设施蔬菜奠定了基础。 
 
  山西的大棚蔬菜不仅可以自给,还可以销往周边省市及南方市场,实现市场互补。 
 
  “一是夏秋茄果类、根茎类蔬菜在南方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二是延秋和越冬菜在西北市场具有明显价格优势,有一定的市场空间。三是冬春蔬菜由于上市时间的差异在京津市场有较大的市场空间。”省农业厅蔬菜管理站的技术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气候的过渡性差异,我省蔬菜生产与周边蔬菜市场有明显的季节与品种互补优势。 
 
  当然,“大棚菜”、“温室菜”或者“反季节蔬菜”只是老百姓的称呼,准确的提法应该是设施蔬菜。而设施蔬菜正属于设施农业的范畴。设施农业又包含设施栽培和饲养两大类。蔬菜种植属于设施栽培类。 
 
  省农业厅蔬菜管理站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常见的设施主要包括各类型玻璃温室、连栋温室、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小拱棚等等,所有进行农业生产的保护设施。“它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使传统农业逐步摆脱自然的束缚,走向现代工厂化农业、环境安全型农业、无毒农业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农产品打破传统农业的季节性,实现农产品的反季节上市,进一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的有效方法。” 
 
  在我省,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则是基于“蔬菜产业结构不合理,季节性供求矛盾突出”而考虑的。据了解,“十一五”期间,我省以冬季日光温室及部分大中棚为主导的设施蔬菜生产仅能满足市场需求的35%左右,六成多的冬春季蔬菜都需要从东部和南部的省外市场调入。 
 
  因此,发展设施蔬菜对于确保我省蔬菜市场全年稳定供应,特别是稳定冬春季蔬菜价格简单和丰富城乡居民的“菜篮子”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据了解,目前,我省常年栽培蔬菜达到近40余种,常年均衡供应能力增强,基本上做到了“淡季不淡,旺季不烂”。排名前10位的蔬菜主要是番茄、辣椒、大白菜、甘蓝、大葱、胡萝卜、青椒、黄瓜、菜豆、西葫芦,这10个品种蔬菜的面积、产量、产值分别占全省的63.2%,69.17%,62.79%。 
 
  百万棚行动计划 主推产业发展 
 
  发展设施蔬菜不仅可以稳定蔬菜价格,丰富市民们的“菜篮子”,还可以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成为菜农们的“钱袋子”。据了解,每亩日光温室蔬菜纯收入平均为2万元,每亩大、中、小棚蔬菜纯收入平均为5000元,设施蔬菜纯收入往往是露地蔬菜的5—7倍,是粮食作物的10—20倍。 
 
  从1995年开始,山西设施蔬菜发展开始步入快车道,到2010年,全省设施蔬菜已由1995年的5万亩增加到了99.1万亩。 
 
  2010年11月,我省正式启动设施蔬菜百万棚行动计划,出台措施鼓励农民发展设施蔬菜。比如:每年安排2000万元对设施蔬菜大县实行奖补;对贷款新建造日光温室实行一年期贴息;对设施蔬菜集中连片小区建设和集约化育苗场建设给予补助。 
 
  据统计,省级财政(含部分中央资金)每年用于设施蔬菜的资金都在1亿元以上。同时,11个市、54个县也出台了专项扶持政策,市县两级财政每年用于设施蔬菜的奖补资金在10亿元以上。 
 
  按照该计划,到“十二五”期末,全省将新增设施蔬菜面积100万亩(含食用菌),达到240万亩;按照蔬菜标准园创建规范,建设200个蔬菜标准园;设施蔬菜集约化育苗推广面积150万亩,达到设施蔬菜面积的60%以上;农民年人均蔬菜纯收入新增500元。 
 
  在一系列利好政策刺激下,大量社会资本涌入设施蔬菜产业。有数据统计,近4年来全省已有100亿元以上的社会资金投入其中。目前,全省占地200亩以上的设施农业园区有903个,其中由社会资本投资的园区就有819个,投入资金在1000万元以上的园区206个。 
 
  目前,全省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94.7万亩,年均增加23.9万亩。全省共有集约化育苗中心145家以上,年育苗株数约23亿株,可供种植面积100万余亩。全省共创建部、省级蔬菜标准园220个,其中部级蔬菜标准园60个,省级蔬菜标准园160个。 
 
  山西设施蔬菜产业布局正在由原来的点状结构向板块式、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出现了一批专业县和专业村,设施蔬菜成为农民增收重要支柱之一。以前,我省设施蔬菜年亩纯收入不到1万元,现在则普遍达到2万元以上。一些管理较好的园区,根据市场需求科学种植、合理安排茬口,大棚、温室的棚年均收入在10万元左右。榆次、太谷、新绛等县区积极推进蔬菜规模化种植,设施蔬菜种植效益非常突出,农民年人均蔬菜纯收入都在万元左右。 
 
  此外,全省各市都建立了年成交量10万吨以上的大中型批发市场,县(市、区)及重点产区建设了不同层次的专业批发市场。现在共有各类蔬菜批发市交易市场达到1094个,年交易蔬菜5216.9万吨;有蔬菜加工厂212个,年加工转化鲜菜648万吨;蔬菜产业协会共拥有各类协会组织3597个,蔬菜运销户和经纪人成为蔬菜流通的主力军。设施蔬菜产业已成我省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致富的优势产业。 
 
  数量规模增长迅猛 机制体系亟待优化 
 
  在今年的全省两会上,民建山西省委“发展设施蔬菜,助推农民增收”的提案,在充分肯定设施农业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及时指出了当前发展设施蔬菜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比如:规模经营散,机制需创优;规模在增加,效益还不佳;结构不规范、布局不合理;品种推广低,栽培技术差;配套技术缺,研究待加强;体系不健全,市场未建立等等。 
 
  2014年,山西省农业厅蔬菜管理站也对全省设施蔬菜产业进行了走访调研,也发现了诸如蔬菜设施设计、建造不规范、不科学,社会资金投资前期调查不够,重数量、轻质量,重建设、轻管理,错把经验当技术,技术推广人才的缺乏等诸多问题等问题。 
 
  如何提升园区效益,确保设施农业快速有序发展?省农业厅蔬菜管理站通过科学调研指出,在继续大力推进设施蔬菜百万棚行动计划、晋中盆地设施农业示范工程实施的同时,重点集成推广高效、节能、安全、轻简、可持续生产等技术模式,提高设施蔬菜生产水平,还要加大推进标准园创建与管理力度。一方面推进由“园”到“区”、由产到销的拓展。在产业基础好、区域优势突出、品牌影响大的优势蔬菜基地,选建一批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标准园。另一方面推行农超、农社等直供直销,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按照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开发原则,加大对具有一定产业基础、市场前景广阔的特色产品的开发力度。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聚农网  |  会员服务  |  网站建设  |  广告服务  |  排名推广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