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网 水果网 大田网 花木网 茶叶网 药材网 菌菇网 畜牧网 家禽网 水产网 特养网 种子网 肥料网 农药网 饲料网 兽药网 农机网 温室网 食品网 工艺网

填平文化服务“洼地”关键在农村

   日期:2015-01-28     来源:聚农网    作者:jn720.com    浏览:208    评论:0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笔者认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键是要补上农村文化的短板,填平农村文化“洼地”,兜住文化民生底线。因为,尽管城市与城市之间也会因地域差异而存在着文化发展上的不平衡,但城乡之间的文化发展差异更明显也更集中,填平“洼地”、补齐短板也就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填平农村文化“洼地”、补齐农村文化短板是保障和改善农村地区文化民生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大国”建设以及“文化惠民”工程的深入推进,我国公共文化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日趋丰富多彩。但是,对照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我国目前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仍不尽如人意,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相对滞后,农村部分地区还存在着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少且分散、利用率低、重建轻管、可持续性差等问题。按照城乡居民享受公共文化均等化的要求,在广大农村地区建立有效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显得尤为必要,因为这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理念在公共文化上的具体体现。同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需要补上农村文化这块短板,因为新农村涵盖的是农村的全面发展,其中除了经济,还有环境生态、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等内容。如果缺失了文化这个精神内涵,新农村建设就无法说完整和全面。因此,努力提高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是当务之急,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中之重。
 
  填平农村文化“洼地”、补齐农村文化短板是在农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手段,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形成正能量的气场,有利于农民乃至全社会文明素质的提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长期任务,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是各种正面力量长期作用的结果,文化是其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当然,文化也是提升农民素质的一支重要力量,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要求。而要想实现让农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标,则需要牢牢抓住基层这一基石,构建一条完整的由县(文化活动中心)而乡镇(综合文化站)而村(文化活动室)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参与式管理,以维护农民的文化选择权、参与权和自主权,让做好人行好事、崇善向上成为农民的一种自觉行为。管理部门则要不断探索贴近农民、服务农民的文化新形式、新途径,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并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等方式,激发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填平农村文化“洼地”、补齐农村文化短板是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更大程度发挥农村文化对我国文化建设的基础作用,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实现。因为农村是几千年中华文明的传承之地,是中华文化的根之所在,现代文化,不管是一种什么样的外在表现形式,都需要从其中汲取中华文化之魂的养分。因此,建设文化强国就需要增强文化的渗透力,坚持重心下放、资源下沉、服务下移,让文化资源更多地向基层倾斜、向农村倾斜、向普通百姓倾斜,创造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文化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优秀文化作品,确保我国文化事业“树大根深”。惟如此,才能形成一个利国利民的社会主义优秀文化体系。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聚农网  |  会员服务  |  网站建设  |  广告服务  |  排名推广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