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温度只有四五度,侯营镇田庄村村民孙艳梅,正在零上27度的蔬菜大棚里,给翠绿欲滴的西葫芦秧掐晃花。“我今年种植的是西葫芦新品种,它耐寒性强、中早熟、产量高、品相好,单株可采瓜35个以上,亩产达2万斤以上。现在开始座瓜,进了腊月门就能上市,一直卖到明年5月份,一个大棚年收入达5万多元。”孙艳梅满面笑容地说。
今年41岁的孙艳梅,是该村有名的致富能人。2003年,头脑灵活的她认准了大棚菜生产这个行业,投资8000元在全村第一个建起了蔬菜大棚,种植西葫芦,第二年就收回了建棚成本。挖到“第一桶金”的孙艳梅越干越勇,为让大棚蔬菜生产高产高效,2010年,她又投资近5万元,对大棚进行改造,建起一个长80米、宽10米的高标准冬暖式蔬菜大棚,并安装了自动卷帘机,大大节省了人力。
“管理这西葫芦秧,就得像伺候‘月孩子’一样细心,‘吃、喝、拉、撒’全得管到。”徐艳玲说。每年10月15日前后是冬暖式大棚蔬菜的育苗期,接着整地,挖沟、施肥、填埋、起垄,整个大棚得全部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温保湿,避免杂草生长。西葫芦苗移栽后管理就更细,现在孙艳梅要定时掀盖大棚苫子,每天早晨7点半掀开,下午4点半落下。掀开苫子后就一棵挨一棵地掐晃花,掐一遍需要3天,一直掐到来年5月。为保证座瓜率,天天给已开的雌花人工授粉,一直授到拔瓜秧。在追肥浇水上,平均每隔半个月追一次肥,保证西葫芦正常持续生长。现在,孙艳梅的大棚平均年产西葫芦2.6万斤,收入5万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