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切实做好蔬菜产业发展,理合务镇积极探索“三四五”蔬菜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了蔬菜产业的长足发展。
“三个法宝”提升蔬菜质量,夯实蔬菜发展的顶层设计。该镇打破一家一户的分散保守经营,通过科学种菜、品牌引领、合作经营的发展模式,将蔬菜种植变成促进当地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为破解种植与经营蔬菜的难题,提升蔬菜市场竞争优势,该镇注册了“玉琦牌”蔬菜商标。“有了基地,没有技术保障,种菜促增收还是一句空话。”镇蔬菜办主任曹明新告诉记者当时的想法,为科学种菜以增加效益,他专门从山东寿光高薪聘请蔬菜技术人员,定期为菜农办班培训,讲授日光大棚种菜的技术。
基地有了,技术也掌握了,怎样才能打开市场卖个好价钱?该镇成立了泰坤蔬菜大市场和金汇蔬菜合作社,在品牌上坚持走“绿色无公害有机”的路子,申报了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及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再加上玉琦牌蔬菜商标,对农户提供品种、传授技术、回收蔬菜、包保底销售价格,让农户从蔬菜产业发展中取得更大收益。
“四个层级”多层面经营,建成宝塔式蔬菜产业框架。近年来,理合务镇一直致力于实施“规模强菜”战略,建成一批专业大户、专业村、专业园区,进而壮大专业镇。该镇改变过去单打独斗的工作格局,坚持精准定位、瞄准城市、盯准企业,实现集中多资源多优势向蔬菜产业倾斜,户、村、园、镇四个层级逐级培强壮大的格局。
“我们的蔬菜基地在北京、天津、内蒙古有多个销售网点,并与3家蔬菜加工企业达成协议,蔬菜实现了种、管、销一条龙的模式,既服务了城市市民,他们也支持了我们产业的壮大。”从事蔬菜运销管理的蔺善瑞说。通过有效把握各方面的资源,一方面以蔬菜为纽带,在农民和企业之间、在农村和城市之间搭建服务桥梁;另一方面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先后引进洽好味、海盛源、松霞等加工企业,为蔬菜销售市场提供稳定保障,从而真正实现了蔬菜成为地方经济支柱,城市和企业发展反哺蔬菜产业发展的良好格局。
“五个对接”放大利润空间,实现菜园子直销菜篮子。在销售上,该镇坚持走农超对接、农餐对接、农社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的路子,把菜直接配送到超市、饭店、合作社、学校和大型企业的餐饮部门,产品不仅方便了餐桌需求,也有效增加了菜农的收益。
庆华蔬菜配送中心新鲜蔬菜现在主要直接供应13家当地学校和幼儿园食堂,“实在卖不掉的才统一批发销售给批发商,这样有效压缩了批发与零售差价,让菜农真正得到了实惠。
“当时第一个想法就是要让种的菜直接能到吃菜的人手中,那如果能直接进入单位食堂,就可以减少小摊贩、批发商的中间环节,菜能便宜起来,销售也不发愁了。”蔬菜配送中心的董庆华说。
菜农的田头菜怎么才能直奔食堂的餐厅呢?董庆华联合周边50多家菜农创办了蔬菜专业合作社蔬菜配送中心。这个配送中心创新实施“合作+自产+直销”的蔬菜贩销模式,将合作社农户700多亩地里的自种蔬菜直接配送到采购单位。单位只需要写好每天的菜单、需要量,下订单给合作社,合作社就按照低于当天的市场零售价20%至40%(按品种不同价格不同)送菜上门。接受配送的临邑一中餐厅负责人表示,成为中心配送对象后,菜篮子“轻”了不少,每天可以省下400多元,还省去了每天奔波农贸市场的时间。菜园子直销菜篮子,合作社里的农户再也不用为蔬菜销路发愁,更不用起早贪黑奔波于蔬菜批发市场,而且还能以高于市场批发价10%以上的价格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