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网 水果网 大田网 花木网 茶叶网 药材网 菌菇网 畜牧网 家禽网 水产网 特养网 种子网 肥料网 农药网 饲料网 兽药网 农机网 温室网 食品网 工艺网

兔皮肤真菌病现状与对策-昆虫疾病防治

   日期:2015-03-09     来源:聚农网    作者:jn720.com    浏览:140    
    说到兔病,养兔人员莫不“谈虎色变”。其实如今多种兔病都已有了较好的控制手段,例如:曾经列为兔传染病之首的兔病毒性出血症(兔瘟)以及有幼兔和青年兔杀手之称的兔球虫病,如今都已有了较好的控制手段。前者有质地良好的疫苗可用;后者由于多种抗球虫药物的问世和应用,控制都已不再是难事。目前肆虐养兔业并严重影响兔成活率和养兔经济效益的当数肠道疾病、呼吸道病和皮肤真菌病,这三类疾病广泛流行于各养兔场、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只要有养兔的地方,就能看到他们的影子。目前防制这三类疾病缺少特效的手段和方法,是一个困扰养兔业又亟待解决的难题。如何防制这三类疾病正成为当前兔病研究单位科研攻关的方向。 

    近年来,该病在兔病中的地位显著上升,位列三大兔病之一。本病传播迅速,虽不直接致死家兔,但对养兔的经济效益危害严重。据笔者在某地兔场调查,染病兔场幼兔发病率可高达93.1%以上,可见传染性之强、危害之重,并可传染给饲养人员,尤其是孩子。对本病的防治,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在饲料中添加灰黄霉素(75%),每吨饲料250g,连喂3-4周,由于本品对兔肝、肾的毒副作用较大,长期使用可导致死亡,故切忌超期用药。醋柳碘溶液或5%-10%浓碘酊外涂及环吡酮胺软膏外敷也可供选择但因耗时费力,只适用于零星发病的患兔。本病的特效药物为特比萘芬(疗霉素)和阿莫罗芬,均可用于拌料口服,但由于药价昂贵而无法在养兔生产中推广应用,实为一件憾事。  
 
打赏
 
更多>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聚农网  |  会员服务  |  网站建设  |  广告服务  |  排名推广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