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网 水果网 大田网 花木网 茶叶网 药材网 菌菇网 畜牧网 家禽网 水产网 特养网 种子网 肥料网 农药网 饲料网 兽药网 农机网 温室网 食品网 工艺网

关于进一步稳定海南蔬菜价格的建议

   日期:2018-03-19     来源:聚农网    作者:jn720_zx    浏览:146    

  蔬菜生产和价格一头连着农民的“菜园子”,关乎农民增收;另一头连着市民的“菜篮子”,关乎市民的生活负担。近年来,我省“菜贵伤民,菜贱伤农”等问题突出,对农民增收、居民生活负担及政府调控带来不少难度。因此,发展蔬菜生产、稳定蔬菜价格,事关农民增收,事关大众民生及稳定物价和社会发展的大局,是各级政府头号的民生工程,必须引起重视。

  一、导致我省蔬菜价格不稳定的成因分析

  (一)岛屿型经济决定市场供需失衡。一是我省属于典型的岛屿型经济,许多包括蔬菜在内的农产品都是依靠省外调剂,价格受供求关系波动较大;二是我省被批准为国际旅游岛后,游客逐年快速上涨,蔬菜等刚性消费需求增大,市场供应不足;三是我省本地生产的蔬菜受季节性影响较大,蔬菜种植品种单一,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自给率不高,很多蔬菜品种依靠外省调入,加上碰到台风季节灾害天气影响,琼州海峡停航,导致省内蔬菜供应偏紧,价格快速上涨。

  (二)蔬菜价格理性上涨。近年来,受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影响,蔬菜价格也随之上涨。这种价格上涨不是蔬菜的供求关系所能决定的,而是我国农产品长期低价回归的正常现象,是一种恢复性上升。并且近年来“热钱”炒作推高农产品价格时有发生,因此蔬菜价格上涨不足为奇。

  (三)生产成本逐年提高。近年来,农民种植蔬菜成本持续上涨是不可争议的事实。以儋州为例,据儋州市物价局对菜心成本监测,2013年露天蔬菜基地种植总成本每亩约1440元,较2010年的1120元,上涨了28%。其中人工工资约占总成本六成,是蔬菜生产成本上涨的主要原因,2010年至2013年以每年近10%的增速提高。其次是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生产资料价格逐年上涨,也是推动蔬菜价格上涨的另一个主要因素。另外,蔬菜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生产机械化程度较低,菜农的劳动强度大,同时还存在菜农老龄化,缺乏劳动力等问题。导致复种指数下降、播种亩次减少、科技种植程度不高,产量偏低造成成本增加。

  (四)流通环节多、成本高。蔬菜从农民“菜园子”到市民“菜篮子”,一般要经过收购、运输、批发和零售等多个中间环节,每个环节增加了运输、装卸等产生的费用,并且在此过程中,腐烂、散落的蔬菜损耗平均在25%左右,导致每个环节至少要加价5%以上。近年来,因成品油价格上涨和人工工资增加,蔬菜运输成本也连年看涨。由于我省蔬菜生产存在淡旺季及品种单一,淡季时很大一部分蔬菜需从外省调入,流通环节多,运输成本高,是我省淡季蔬菜价格居高的主要推手。

  (五)冷藏储备投放不足。我省夏秋蔬菜生产淡季恰逢炎热台风多发自然灾害天气时节,蔬菜供应主要依靠广东、广西、云南等外省调入,而琼州海峡停航造成省内蔬菜供应偏紧,价格快速上涨。以儋州市为例,虽然目前儋州市建有一些冷藏设施,但多用于储备价值较高的水果等商品,冷藏储备蔬菜量较小,无法满足自然灾害期间市场需求。

  (六)市场机制不完善。我省“菜篮子”市场建设环节多、规模小、竞争不充分,导致交易、物流、配送成本高,整体推高了“菜篮子”食品价格。

  二、保障蔬菜供应,稳定蔬菜价格的建议

  (一)加大扶持力度,大力发展蔬菜生产。抓好蔬菜生产是保障市场供应和保持价格基本稳定的基础。一是要加大力度扩大常年蔬菜基地种植面积,防止种植面积大起大落,特别是要根据市民的消费爱好,加大叶菜类品种种植,确保市场供应;二是加大常年蔬菜基础设施投入,大力发展大棚设施蔬菜。整合中央、省、市三级财政各种涉农资金,全面改造我省常年蔬菜基地的道路硬化、水利灌溉设施、通电工程、大棚及冷藏配送车等基地设施。特别是要加大设施大棚建设,扩大防虫网面积,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确保蔬菜基地正常生产和市场供应;三是加强蔬菜产销对接。首先要加强对本地常年蔬菜基地的监管,保障本地市场供应。其次要稳定外调菜的品种和规模,与云南、广东等蔬菜主产区建立长期稳定的供货协作关系,保证在应急状态下有稳定的蔬菜供应渠道和来源,实行余缺调剂;四是完善“菜篮子”市县长负责考核体系。“菜篮子”工程作为民生工程应纳入各级政府的工作目标进行考核,对常年菜地保有面积、蔬菜供应自给率、稳定蔬菜价格的政策措施、蔬菜产品质量等各项指标进行量化,每年组织对“菜篮子”市县长负责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比。

  (二)加强农资价格监管,降低生产成本。要降低蔬菜价格,就要先从源头降低生产成本,控制生产资料价格过快上涨。一是出台种子、化肥、农膜等可调控的农资价格政策;二是加大农资市场价格监管,严打各种价格违法行为;三是建议可参照扶持粮食生产的办法,对蔬菜种植给予种子、化肥、农膜等生产资料的补贴,鼓励蔬菜生产健康有序发展。

  (三)完善绿色通道,降低流通成本。严格落实“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推进农产品产销对接,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步伐。一是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冷藏储备配送等设施,创新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二是扶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农超对接”、“蔬菜进社区”等产销对接模式,进行组织化生产,让菜农直接与销售商进行交易,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三是政府要兴建公益农贸市场,整治各种乱收费行为。首先政府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筹建一批公益农贸市场,免除或低价出租给蔬菜经营者,降低交易成本。其次对政府投入建设的农贸市场划出部分免收或减收摊位供蔬菜企业或专业合作社使用,减轻经营者负担。最后要加强对市场摊位费成本核算,对收费标准偏高的适当降低,杜绝各种乱收费行为。

  (四)重视信息工作,加大政府监管力度。一是完善蔬菜市场价格和供求监测预警体系。要密切关注蔬菜产品市场信息,整合农业、商务、物价等部门掌握的信息资源,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及时对主要蔬菜生产情况、供求信息、价格走势等进行监测、分析预警;二是对“产前”、“产中”和“产后”进行全方位跟踪服务,及时向蔬菜生产企业、菜农、经营者和消费者发布生产、供求和价格信息,正面引导生产和供应;三是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依法打击囤积居奇、欺行霸市、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严肃查处恶意炒作事件,维护正常市场秩序;四是在价格异常波动时,通过政府和行业部门网站、主流媒体等传播平台,及时发布相关信息,正面报道促进“菜篮子”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采取的措施,防止不当炒作误导市场,理性引导消费,营造稳定生产和供应氛围。

  (五)完善市场物价调控机制,增加政府调控能力。政府作为蔬菜生产的主要投资者和政策的制定者,要正确处理好政策引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关系。一是建立蔬菜供应和价格异常波动调控机制,制定蔬菜市场供应和价格调控预案,完善各项调控手段。特别是抓好自然灾害期间价格监管、货源组织和市场投放工作;二是强化冷藏物流与城区冷藏配送对接,改善农产品流通环境。重点要建设本地蔬菜储备体系和投放机制,确保灾害期间或蔬菜生产淡季市场供应;三是持续推进平价蔬菜商店建设。平价商店作为政府调控市场物价的一种新的经济手段,可对蔬菜价格上涨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四是扩大价格调节基金征收规模,增加政府调控物价能力,继续运用价格调节基金,加大对蔬菜生产、流通及平价商店差价等环节资金扶持,增强政府调控市场物价能力;五是建立蔬菜生产保险制度。按照“政府主导、农民自愿”的原则,建立和扩大蔬菜生产保险制度,对符合条件要求的农业保险给予保费补贴,对保险企业给予适当经营费用补贴。尽可能利用社会力量分散风险,减轻蔬菜生产风险。

  (六)在岛内规划建设多个一级蔬菜批发市场。目前我省的一级蔬菜批发市场只有海口南北蔬菜批发市场一家市场,竞争不够充分。还需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创新和搞活蔬菜交易市场,多渠道进货,多平台批发,建立老百姓认同的蔬菜价格调节机制。可以在海口、三亚新建或改造1-2个大型农副产品产销双向辐射型综合批发市场,将现有蔬菜、水果、水产品及粮油等批发市场引导整合进入大型市场内,提升交易规模,并引入拍卖、竞价、电子结算等现代交易模式。

 
打赏
 
更多>同类行情

推荐图文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聚农网  |  会员服务  |  网站建设  |  广告服务  |  排名推广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