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下半年开始,农药市场开始走下坡路,并且速度越来越快,很多农药产品价格都有了一个很大的下跌,不过近段时间以来,农药价格已经明显的有了触底反弹,相信农药市场复苏指日可待。
由于受到成本端原油价格和下游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以及多国农化巨头经销商库存高企等不利因素影响,2014年以来,全球农药产品需求转弱,市场行情持续下行。
PhillipsMcDougall公司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农药实现总销售额575.22亿美元,同比下滑9.0%。其中,作物用农药市场实现销售额512.10亿美元,同比下滑9.6%;非作物用农药实现销售额63.12亿美元,同比下滑3.6%。
2015年,国内农药市场出现两极分化。全国农药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107.2亿元,同比增长5.1%;利润总额约为225.6亿元,同比增长1.7%。但同期,全国农药亏损企业数量同比增加32.1%,亏损额同比增长53.8%,亏损面由6.6%上升至8.9%。
然而,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农药产品价格出现反弹。根据防治对象的不同,农药主要分为除草剂、杀虫剂和杀菌剂三类。其中,草甘膦是最主要的除草剂品种。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3月,国内草甘膦价格约为2.25万元/吨,较2016年同期上涨0.5万元/吨,涨幅约为28.57%;其中2016年12月草甘膦价格达到2.52万元/吨的高位;同期,国内草铵膦价格由11万元/吨上涨至17万元/吨,同比增长54.55%。
杀虫剂中,啶虫脒由9万元/吨上涨至17.25万元/吨,涨幅约为91.67%;吡虫啉由9.85万元/吨上涨至16.25万元/吨,涨幅约为64.97%;氟虫腈由35万元/吨上涨至57.50万元/吨,涨幅约为64.29%。
据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统计,2017年1月,中国农药价格指数(CAPI)为78.44,环比上涨5.48%,较2016年同期上涨7.83%;2月,CAPI上升至80.58,环比增长2.73%,同比增长12.25%。
与产品价格相伴,部分上市公司业绩出现回暖。
3月29日,中旗股份(300575.SZ)发布2017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当季中旗股份预计实现的净利润为3350万-4000万元,较此前披露的净利润金额增加450万元,业绩增幅由29.35%-78.41%提升至49.42%-78.41%。公司表示,由于行业需求回暖,出口和国内订单均较上年同期增加。同时,沙隆达A(000553.SZ)、辉丰股份(002496.SZ)和利民股份(002734.SZ)也分别发布一季报预告,净利润分别预计同比增长585.79%-648.13%、160%-200%、5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