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
地理标志赋能产业升级,知识产权护航高质量发展
2025-09-19 19:36  浏览:397

2025年9月11日至12日,第十四届中国知识产权年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二期成功举办。本届年会以“数字时代的知识产权”为主题,特别聚焦地理标志的保护与运用,通过“专业论坛+互动体验+品牌推介+采购对接”多维融合的方式,集中展示了我国在地理标志领域取得的最新成果,为促进产业合作与区域经济发展构建了高水平的交流平台。

地理标志不仅是产品质量的象征,更成为推动区域经济与乡村振兴的“金名片”。在“加强地理标志保护,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分论坛上,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欧盟驻华代表团、多地政府、行业协会及电商平台的代表围绕“加强地理标志保护,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展开深入讨论。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地理标志和官方标志保护处处长王琛系统介绍了“十四五”期间我国地理标志工作的显著成效。截至2025年8月,全国已认定地理标志产品4118个,注册地理标志商标7440件,年产值突破9690亿元,地理标志在带动农民增收、助力区域转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欧盟驻华代表团农业参赞江广道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坚守承诺,勇担责任》为题,详细介绍了地理标志保护的国际法相关内容,对中欧地理标志合作协定进行了展望,并呼吁减少关税等壁垒,加强地理标志全球保护与合作。

浙江省衢州市副市长田俊分享了以“一只果、一组数、一中心”为核心的衢州地标富农集成改革经验。依托常山胡柚、开化龙顶茶等标志性产品,衢州实现总产值160亿元,带动4万余农户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探索出一条以地理标志推动共同富裕的新路径。

福建省漳州市副市长马涛涛介绍了漳州依托地理标志推动区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目前漳州已拥有179件地理标志,相关产业产值达760亿元,惠及农村人口超150万,“漳州地标山海盛宴”正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样本。

江西省浮梁县副县长江新凤重点推介了中欧互认地理标志产品“浮梁茶”。该品牌价值已达40.75亿元,未来浮梁将持续推进“茶瓷融合、文旅联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地理标志品牌。

为强化地理标志品牌建设,本届年会专门设置了互动体验区,共展出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江西省、广东省、贵州省、衢州市、漳州市、湛江市等地知识产权局及行业协会推荐的151种地理标志产品,涵盖161家企业,打造了一场融合各地风味的“地标盛宴”。

广西以“桂有优品—广西品牌天下行”为主题,带来梧州六堡茶、钦州坭兴陶、柳州螺蛳粉等30款产品。江西聚焦“瓷、茶、油”三大品类,展出景德镇瓷器、浮梁茶、庐山云雾茶等特色产品。广东省地理标志协会组织共计20个产品、49家企业参与,涵盖新会陈皮、英德红茶、化橘红等高知名度产品,活动规模领先。贵州则精选雷山银球茶、盘县火腿等高原生态产品,突出地域特色。

为推动地理标志产品与市场有效衔接,年会还举办了5场品牌路演和多轮采购对接活动,其中18家地标企业参与对接活动,并和东方甄选、本来生活、中石油昆仑好客等6家平台达成50份合作意向,显著拓宽了地标产品的市场通道。

东方甄选政府事务总监何欣雨表示,电商平台借助内容赋能、溯源技术和文旅融合等新模式,已成为地理标志产品“出圈”的重要推手,助力传统“土特产”向“国民好物”转型。

海中知识产权咨询公司作为地理标志服务商代表,在会上发布多项地理标志相关报告,其电商平台“海中优选”已成功推动200多种地标产品线上销售。

本届年会地理标志专题活动,系统梳理了我国在地理标志保护与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搭建了集政策解读、经验交流和市场拓展于一体的综合平台。数据显示,地理标志已超越单一的产品标识功能,成为文化载体、产业推手和农民增收保障,在激活区域经济、传承地方文化方面展现出多重价值。

展望未来,随着我国地理标志保护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国际合作的持续深化以及数字技术的全面赋能,地理标志必将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进程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持续书写“地标赋能产业、知识创造价值”的崭新篇章。

发表评论
0评